联系我们

河南大承有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001-9106
13700878452
13791113661(微信同号)

Q    Q:406116021 

联系人:王经理
邮  编:250000
邮  箱:742691946@qq.com
地  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英协路51号
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» 技术指导 » 大承有道2020年12月健康日报

大承有道2020年12月健康日报

时间:2020-12-09  来源:河南大承有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浏览次数: 142 次

三九贴敷

“三九贴敷”是依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理论,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“内病外治”疗法。“三九贴敷”与“三伏贴敷”是防治“冬病”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,中医学将之归纳为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。“三九”与“三伏”交替贴敷,阴阳互补,有序循环,共同纳入防治“冬病”的治疗系统。

急性咽炎

天突穴-扁桃贴 涌泉穴-口疮贴

耳背静脉放血,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,用指端搓揉以引气,拇食指固定该处,用三棱针点刺,放出几滴血即可。

耳尖放血亦极效,配少商穴、商阳穴点刺出血效更佳。

急性结膜炎

大椎穴-扁桃贴 涌泉穴-口疮贴

患侧耳尖,用三棱针刺耳尖,挤出3—5滴血即可。

若配合患侧太阳穴点刺出血效更佳。

脾胃一虚 百病皆生

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!土不生金则肺虚,肺虚则呼吸系统疾病发!土湿壅滞肝木不舒,木郁病发!土虚,子盗母气,心虚!脾虚生湿,湿下注,泌尿系统疾病发!脾虚先天失养,则肾虚!

后天养先天!先天无法选择,更无法改变,但后天可以调养,后天可以养先天!健脾消积贴用处就大了去了!

贴敷原则

首辨阴阳,把握病机;
辨证论治,调治求本。
补而勿滞,补泻兼施;
留置时间,因人而异。
辨病辨证,临证互参;
随症加减,灵活化裁。

没有内热 不感外寒

小儿爱生病,脾胃虚弱是“罪魁祸首”。

脾胃虚弱后,消化吸收功能减弱,小儿易积食,积食后易导致厌食,腹痛,腹泻,便秘,呕吐等症。积食日久化热,热邪向上熏蒸咽喉,会出现咽喉肿痛,扁桃体发炎,腺样体肥大,鼻炎,口舌生疮,咳嗽,外感发热等症。

儿科常用药 —“三黄”

“三黄”,即黄芩、黄连、黄柏,三者性味皆苦寒,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卓越功效。

黄芩善清上焦火,清气分之热,入肺、大肠、肝、胆经;

黄连善入心以清热,故可用于热毒上攻所致的目疾肿痛,口舌生疮、烦躁不安等;

黄柏清下焦湿热,对于骨蒸潮热、盗汗等有明显的疗效。

儿科常用药 —“焦三仙

即焦麦芽、焦山楂、焦神曲。这三味药均有良好的消积化滞、健运脾胃的功效,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。

焦麦芽善消米面薯蓣等淀粉类食物;焦山楂善消油腻肉食;焦神曲善消米面食物。

因为小儿脾胃虚弱,容易出现积食的现象,在临床上医生常将三药合用,来治疗食积内停,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等症,疗效显著,故称“焦三仙”。

冬吃萝卜夏吃姜

冬天阳气向里向内,处于收藏状态,在外的阳气虚少,在里的阳气积多,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,对应于人,则为“阳气在里,胃中烦热”,食用冬天成熟的萝卜可以消除胃肠之积热。

夏季正好相反,阳气蒸藤,向上向外散发,故天气表现得十分炎热。但与此同时,在里的阳热反而虚少,容易生冷生寒,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。对应于人就是“阳气在表,胃中虚冷”,进食辛辣的生姜,可以温胃散寒,健运脾胃。

千古名肴 (一)当归生姜羊肉汤

功效:温肝补血、散寒暖肾。
食材:羊肉1斤 当归30g 生姜60g。解析:羊肉:性味甘温,养肝补虚,善治虚劳赢瘦、产后虚冷、腹痛、寒疝等,《千金要方》中写道:主暖中止痛,利产妇。当归:补血调经,活血行滞,增强羊肉的补虚温肝之力。生姜:温散,以助羊肉散寒暖胃,同时能祛除肉食的膻味,增强食欲。

加减:本方是医圣张仲景用于治疗虚寒腹痛之名方。寒多者,重用生姜至120g;痛多而呕者,加陈皮9g、白术9g、砂仁6g。

人体四大强壮穴 (一)关元穴

关元穴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3寸处。关即关藏,元即元气,为人体脏腑、经络的根本,是小肠之募穴,也是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。具有培元固本、补气回阳、清热利湿的功用。常用于泌尿系感染、腹痛腹泻及亚健康问题的调理。

人体四大强壮穴 (二)合谷穴

合谷穴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肉之大会为谷,合为开合、合拢之意。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,具有疏风解表、调和气血、通降胃肠、通经止痛的作用,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患、半身不遂、外感表证及肠腑不适等。临床上常讲“面口合谷收”,对牙痛、腮腺炎、面肌震颤有特效。

人体四大强壮穴 (三)内关穴

内关穴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,内即内侧,与外相对,关即关隘,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,犹如关隘,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,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,具有宁心安神,和胃和逆,理气镇痛的作用,主要用于治疗心痛、心悸、胸闷、胸痛、胃痛、呕吐、呃逆等证,在《八脉交会穴歌》中这样写道:公孙冲脉胃心胸,内关阴维下总同。

人体四大强壮穴 (四)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,足即下肢,三里即三寸,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,具有健脾和胃,扶正培元,通经活络,升降气机的作用,主要治疗胃痛、胃痉挛、恶心呕吐、腹胀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病证,是消化系统的常用要穴,有“肚腹三里求”的说法,也是全身强壮要穴,经常针灸按摩此处,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。

中医退热方法论 (一)热者寒之法

即用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治疗热病的方法。

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。如见高热不退,汗出较多,口渴喜喝冷饮,脉象洪大而数时,为热盛津伤证,宜用甘寒退热法,如白虎汤;如见高热烦躁,口燥咽干,便秘尿热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,为热毒炽盛证,当用苦寒清热法,如黄连解毒汤。

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,易伤脾胃,故应注意适可而止。

中医退热方法论 (二)扬汤止沸法

也称“疏散退热法”,即用辛散的药物来治疗热病的方法。

主要包括:
一、发汗退热法,适用于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的病人,前者常用辛温发汗药,如麻黄汤;后者常用辛凉发汗药,如柴葛解肌汤。通过发汗解表,使邪热外出,发热随之减轻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”。

二、升散退热法,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,常表现为发热,胸膈烦热,面色红赤,口舌生疮,舌红苔黄,脉数等,如升麻葛根汤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火郁发之”。

中医退热方法论 (三)釜底抽薪法

即中医的“通腑泄热法”,用苦寒泻下的药物来治疗热病的方法。

主要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的病人。常见高热汗出,大便不通,腹痛拒按,甚至胡言乱语,舌苔黄糙起刺,脉滑有力。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,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。故常用大黄、芒硝等药,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,以通利大便,泻下热结,使邪热从下而解,同时能保护阴液,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,制止体温上升,控制疾病的发展。

此法适应于实热高烧不退者。

扫一扫 了解更多
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001-9106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英协路51号  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001-9106

版权所有:河南大承有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技术支持:康美科技     登录